哥们,这本男频大作简直燃到爆炸!主角一路开挂,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,那逆袭的爽感,简直是每个男生心中的梦!剧情紧凑,热血沸腾,每个转折点都让人拍案叫绝。我告诉你,这书读起来根本停不下来,熬夜也要追完!错过它,你绝对会后悔没早点遇见这份精彩!赶紧加入书架吧!,一起爽翻天!
《汉道天下》 作者:庄不周
第1章从未设想的道路
《献帝起居注》载:兴平二年十月壬寅,幸华阴。是夜,赤气贯紫宫,遂定中兴策。
——
刘协立于黄土塬上,看着朝阳照耀下的延绵山河,看着官道两侧难民似的百官和将士,轻轻地叹了一口气。
堂堂天子,混到睡大路的地步,真是够惨的。
亡国之君,没人权啊。
不过想想东归之后二十五年的傀儡生涯,他又有些庆幸。
亏得还没回到洛阳,否则就真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。
即使有两千年的历史知识,他也不觉得自己是曹丞相的对手。
在真正的实力面前,一切权谋都是浮云。
历史上的汉献帝不是没有抗争,只不过都失败了。
忠于汉室的奇才荀彧,面对曹丞相的空食盒,也只能自尽了事。
他不觉得自己一个政治斗争经验局限于办公室以内的政治小白,读过几本书,看过几部剧,就比汉献帝和荀彧长袖善舞,有机会扭转乾坤。
正如眼前,他就没有把握能比真正的汉献帝做得更好。
野狼一般的郭汜随时可能卷土重来,张济像一头恶犬一般拦在前方,进退两难,偏偏身边还有一群内斗内行、外斗外行的文官和有勇无谋、反复不定的武将,还能逃出生天,到达河东吗?
他不知道。
但他已经有了方向,有了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,可能改变命运,甚至改变历史的道路。
“陛下,多思无益,还是宽心些好。”身后传来略显沙哑,却不失坚毅的声音。
刘协侧身转头,微微颌首。
来人是一个年方十七八的女子,修身玉立,五官精致,面容秀丽。只是眉眼有些硬,透着一股子不认命的劲头。
皇兄刘辩的未亡人,他的嫂子唐姬。
这几天,唐姬一直陪伴在他身边,照料他,安抚他。丧乱之后,无数人不知所措,这个年轻的女子却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坚韧,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
看到她,刘协总想起那个又美又飒,演技精湛的万姐姐。
只不过万姐姐当时饰演的是皇后伏寿,而不是嫂子唐姬。
看到唐姬,刘协下意识的挺直了腰背,打起了精神,挤出一丝笑容。
他是皇帝,不能一直让一个年轻的女子承受压力。
就算是硬撑,他也要撑住。
“这些日子辛苦嫂嫂了。”刘协含笑颌首。
唐姬有些诧异地打量了刘协一眼,沉默片刻。“陛下,君臣之礼不可废……”
刘协抬起手,轻轻向下一压,打断了唐姬。“嫂嫂,国破家亡之际,不必纠结那些繁文缛节。”
想到当前的形势,唐姬也不由得一声叹息。
这几日照顾刘协,她也听了不少文臣武将的奏报,知道危险远远没有过去,前途生死未卜。前天夜里天呈异象,赤气贯天,更是引得人心惶惶,不断有人逃走。
也许哪天一睁眼,命悬一线的大汉就亡了。
感受到唐姬的沉重,刘协再次轻笑,他抬起手,指向东方。“嫂嫂,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吗?”
唐姬下意识地看向东方。朝阳照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,添上了一抹艳丽。
“陛下是担心段煨吗?”
刘协笑笑。
作为董卓旧部之一,宁辑将军段煨屯守华阴,在渭水南岸、华山北麓筑城,扼守通向洛阳的大道。
但他并不担心。
后世的历史记载得很清楚,段煨并没有造反,那些说段煨造反的人都是造谣。
“嫂嫂再猜。”
唐姬眼神微闪,心中感慨。
不愧是九岁就能面对董卓侃侃而谈的天子,生死之际,还能临危不乱,不为眼前困境所限。
“那……是屯守陕县的张济?”
“他不过是疥癣之疾罢了,不足为患。”刘协摇摇头。“嫂嫂再猜。”
张济的确是个麻烦。
陕县就是函谷旧关,地处东西要冲,无论是东归洛阳还是北上河东,都是必经之路。
虽然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,刘协还是尽可能地说得云淡风轻,不让唐姬看出一点破绽。
真正的天子刘协虽然年幼,却是一个有定力的少年,这些年辗转流离,越发沉稳坚毅。
他如果露怯了,肯定会让唐姬生疑。
这些天,他装病不出帐,就是不想让人看出破绽,给自己一个适应的时间。
看着强作镇静的刘协,唐姬眼中多了几分同情。
东归洛阳的路上拦着两头西凉恶犬,天子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。
唐姬摇摇头,苦笑道:“妾见识浅薄,实在猜不出来,还请陛下明示。”
刘协抬志手,遥指东方。“关东,已经乱了,洛阳也回不去了,至少暂时肯定回不去。”
唐姬面色大变,失去了最后的从容,双腿发软,浑身无力,险些坐在地上。
他们一路走来,最大的动力就是回旧都洛阳。如果洛阳回不去了,他们还能向哪儿去?
天子胸怀天下又如何?天下已经崩溃,他再聪明也无济于事。
面对命运,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,不值一提。
唐姬心中泛起说不出的茫然,心中酸楚,眼泪控制不住的涌出了眼眶。
抬手拭泪时,她无意之中看了刘协一眼,却发现刘协的脸虽然苍白,神情却还算从容,眼中隐约有光。
她的心中升起一丝希望,或许天子还有办法?
“陛下……意欲何往?”
刘协伸手一指。“去河东,去并州,效高皇帝蛰伏汉中、光武皇帝偏居河北故事,再造大汉。”
想从河东开始中兴之路,既是偶然,又是必然。
洛阳不可归,长安已残破,南侧又是连绵万里的秦岭,汉中、南阳都无法立足,他想学刘邦、刘秀都没机会,只能别辟蹊径,走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。
河东以及并州,也就是后世的山西省,是中华大地上除关中以外最适合开国的地方。
从史前的尧舜禹,到先秦的晋,再到战国时的魏赵韩,以及威镇天下的大唐,都是在这片土地成长起来的。
任何一个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忽视山西。
当然,这条路不容易走。
几乎没有人考虑过这条路,是因为并州现在的情况很不乐观。
经过东汉一百多年的文治,对胡人的怀柔政策导致匈奴、乌桓、鲜卑人不断内迁,并州已经成为半胡半汉之地,匈奴人的一部分甚至已经进入河东,眼下正驻扎在平阳(山西临汾)一带。
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,并州绝不是朝廷应该驻足的地方。
但拥有两千年历史经验的刘协觉得可行。
不仅可行,而且只能如此。
虽然在办公室政治斗争中,他算不上高手,可是那么多历史、地理、军事不是白读的。
要想在并州立足,与匈奴人为邻,甚至将匈奴人赶回草原,靠口才是没用的,他需要一支强悍的军队。
他考虑的第一步,就是收编段煨的军队,如果有可能,那就再加上张济。
西凉军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。
段煨、张济都是西凉人,属董卓旧部,但他们与李傕、郭汜并不同心同德,是可以争取的对象。
严格说起来,西凉诸将就是一盘散沙,从来没有同心同德这一说。
不久之前,李傕杀了樊稠,又和郭汜大打出手。
李傕、郭汜在长安打出狗脑子的时候,段煨、张济按兵不动,坐山观虎斗,张济还一个劲的鼓动朝廷东迁陕县,到他自己的地盘上去,想过一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瘾。
实事求是的说,如果当初不是王允一意孤行,要将董卓旧部赶尽杀绝,逼得贾诩出计自保,西凉人同仇敌忾,李傕等人根本不会搞出这么大的事。
王允没干成的事,原来的刘协没干成的事,他想试一试。
李傕、郭汜这两个杀人狂就算了,不杀不足以平民愤。
段煨、张济为恶不多,还有改造的机会。
但西凉人不是良民,不会那么轻易的听话。
要想收服他们,只有用武力击败他们。
想击败李傕、郭汜,除了拉拢段煨和张济之外,仅靠朝廷现有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利用河东的白波军,甚至是匈奴人。
杨奉原本就是白波军一部,刘协想通过杨奉招白波军增援,然后再联合段煨、张济,击败李傕、郭汜,挟战胜之威,堂堂正正的进入河东。
要拉拢杨奉,不能不考虑唐姬的态度。
唐姬曾经失陷李傕军营,李傕当时不知道她是先帝的未亡人,却看中了她,一心想娶她为妻。后来多亏贾诩从中斡旋,刘协才有机会将她从李傕营里接了出来。
而杨奉曾是李傕的旧部,唐姬对他一向没什么好感。
想忽悠杨奉卖命,刘协必须取得唐姬的支持,至少不能在明面上和杨奉发生冲突。
杨奉生性敏感而暴躁,一言不合就暴走。
唐姬对并州适不适合立国并不清楚,但她对收降西凉人持反对意见,半天没表态。
她的丈夫——少帝刘辩就是被董卓杀死的,这些人是董卓的旧部,无恶不作,都该千刀万剐,怎么还能依赖他们中兴大汉?
刘协看在眼里,暗自叹息,却不着急。“嫂嫂,你恨李傕吗?”
唐姬咬着牙,点点头。
她对李傕的痛恨,仅次于对董卓和李儒。
“残暴之人,不可久留于世。”刘协又道:“可是朝廷如今无兵无粮,如何能报此大仇?段煨、张济虽是西凉人,却无李傕那样的恶行。若能收为朝廷之用,报仇或许有望。”
刘协顿了顿,给唐姬一个思考的时间。
他相信,以唐姬的聪慧,她能想通这一点。
她不像伏寿,被父兄保护得太好,还是一朵未经风雨的花朵。
经历了那么多事,她伤痕累累,早就不是天真的白莲花了。
段煨虽是西凉人,对朝廷还是心存敬意的,这些天吃的穿的都是段煨供应的。比起用发臭的牛骨头敷衍朝廷的李傕,段煨强太多了。
如果所有的西凉人都不能用,那杨奉等人也不可用,他们要么是西凉人,要么是西凉人的旧部。
唐姬不会那么天真,相信靠诗书就能中兴大汉。
几乎没有太多犹豫,唐姬做出了决定。
她幽幽地叹了一口气,躬身向刘协行了一礼。“唯陛下诏令是从。”
刘协欠身还了半礼。“多谢嫂嫂。”
第2章大剑师王越
取得了唐姬的支持后,刘协随即派人去召杨奉。
刘协命侍从虎贲都留在塬下,打算单独与杨奉会面。
特殊时期,当值的虎贲郎身负护驾重任,不敢大意,又不敢违逆天子口谕,只能向上司报告。
虽说杨奉官居兴义将军,但他出身白波贼,不久之前还是李傕的旧部,万一想对天子不利,坏了天子性命,这责任谁担得起?
光禄勋邓泉接到报告,吓得脸色发白,匆匆赶来,苦劝道:“陛下,家累千金,尚知坐不垂堂。陛下万金之躯,奈何以身犯险?”
看着神情惶急的邓泉,刘协笑了笑,伸手轻按,示意邓泉稍安勿躁。
邓泉虽然没什么能力,只是凭家世和资历一步步混到光禄勋这个职位,却是个忠臣。
如果没记错的话,他好像在不久后的战斗中以身殉职了。
在无数人离心离德的时候,这样的人值得珍惜。
“邓卿,毋妨。”刘协含笑说道:“杨奉虽是武人,出身又不佳,却还有羞耻之心。他既不肯与李傕同流合污,力战护驾,击退郭汜,又如何能有不臣之心?”
“陛下……”邓泉急得满头大汗,花白的胡须颤抖,嘴唇哆嗦了半天,咬牙道:“恕臣不敢从命。若陛下必欲如此,请先免臣职。”
刘协早有准备,看了一眼坡下的郎官们。
这是一群服饰略显浮夸,神情却颇显颓丧的虎贲郎,人数不多,精气神却差得令人发指,战斗力更是负数。真要是杨奉想弑君,指望这些人来保护自己,无异于缘木求鱼。
想在这个乱世活下去,他需要一支真正能战斗的军队。
精兵简政,就从身边的虎贲、羽林开始。
“邓卿,虎贲、羽林之中可有武艺精湛的勇士?”
邓泉一时茫然,不知如何应对,身边的属吏见状,说道:“陛下,虎贲王越就是天下闻名的剑客。”
刘协微怔。
大剑师王越就在虎贲之中?
这可是个意外之喜,开局就捡了一个宝。
他当然知道王越,但之前的刘协却是一点印象也没有,他还以为王越已经不在人世了。
居然还只是一个虎贲郎,真是明珠蒙尘。
“那就让王越来吧,有他一人足矣。”刘协正中下怀,顺水推舟。
见刘协不再坚持独自见杨奉,邓泉也松了一口气,态度缓和了很多,却还是不肯从命。
“陛下,王越剑术虽高明,还是势单力薄,不足以护得陛下周全。臣昧死,敢请陛下为天下万民计,收回成命。”
刘协皱起了眉。“邓卿,朕这是召见大臣,又不是迎敌,何必如此?”
邓泉坚持道:“杨奉本是白波贼,又依附李傕多年,反复无常。此等匹夫,用之则可,不足以称大臣。若陛下以为臣荒悖,出言无状,不妨召三公议事,以示慎重。”
他顿了顿,又道:“臣以为三公德行深厚,名重天下,堪称大臣。陛下当信之,用之。”
刘协心中苦笑。
自己刚才一言不慎,把杨奉当作大臣,刺激了邓泉。
大臣即重臣,不是什么人都配称的。
夫子说,必也正乎名。一旦关乎名分,这些读书人的战斗力立刻爆表。邓泉犯了书生意气,还真拿他没办法。
眼下正是用人之际,和大臣发生冲突可不是明智之举。
刘协看向邓泉身边的属吏。“单打独斗,王越比之杨奉如何?”
属吏有些犹豫,看看邓泉,又看看刘协,结结巴巴地说道:“想来……应无大碍。”
“既然如此,那就让杨奉一人来见朕,其他人都留在塬下,如何?”
邓泉觉得有理,转身又和属吏商量了一番,确认王越足以应付杨奉,这才命人去安排。
时间不长,王越来到刘协面前,躬身行礼。
王越大约五十出头,身材高大,却谈不上威猛,只是气度沉稳,眼中有神,自有高手风范。
“听邓卿说,你习剑多年,打遍洛阳无敌手?”刘协兴趣盎然地看着王越,越看越欢喜。
当皇帝还是有福利的嘛,大宗师在我面前也要低头称臣。
王越有些诧异,迟疑了片刻,说道:“回陛下,邓君谬赞,臣愧不敢当。洛阳游侠数以万计,其中不乏用剑高手,臣虽习剑多年,挣得些许薄名,也不敢妄称无敌。”
刘协虽然有些意外,却不失望。王越要是真敢自称无敌手,那他反倒要小心了。
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,哪来那么多天下无敌。
闪电五连鞭么?
刘协看向其他的郎官。“除了你之外,诸署中还有哪些人身手好的?”
王越略作沉吟。“河南人史阿,从臣学剑数年,略得臣法。”
刘协心中一动。“朕这年纪,还能学剑吗?”
都说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大侠梦,如今真正的剑侠就在自己面前,自己又想做个马上皇帝,学剑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?
“当然可以。”王越不假思索的说道。他上下打量了刘协两眼。“陛下虽瘦弱些,但身材匀称,天资过人,若能用心学剑,不出半年,必有小成。”
“是吗?”刘协转头看着王越,眼中带笑。
“陛下面前,臣不敢妄言。”王越诚恳地说道。
刘协点点头,把这事放在了心上。转身和邓泉商量,将王越和史阿调到身边来。
有这两个顶级剑客随身保护,朕的生存系数能提高不少。
邓泉有些勉强的应了。
——
杨奉打算进攻段煨,夺取段煨的地盘,眼下正在做战前的准备。
听说天子召见,杨奉以为天子愿意下诏书了,很快就兴冲冲地赶来了。
数十骑簇拥,奔驰而来,在塬下停住。战马知嘶,马蹄蹬踏,踢得黄土乱飞,烟尘四起。
塬下的虎贲、羽林如临大敌,纷纷列阵,将手中的勾戟、长铩对准杨奉等人。
杨奉勒着马缰,坐在马背上,居高临下的打量着虎贲、羽林,神情不屑。
“陛下何在?”
看着部下的无能表现,邓泉脸上发烧,一时怒起,推开护在身前的属吏,走上前,大声喝道:“杨奉,此乃乘舆所在,岂能容你放肆。速速下马!”
杨奉撇了撇嘴,冷笑一声,轻踢马腹,绕着邓泉转了两圈。
“不意光禄勋如此英武,倒是杨某看走眼了。早知如此,当初在新丰就不必那么拼命。有光禄勋和这些虎贲之士守在陛下身边,郭汜虽勇,能奈陛下何?”
邓泉面皮发烫,神情尴尬。
杨奉冷笑一声,接着又道:“又或是当日郭汜偷袭,光禄勋一时无备,这才落了下风。如今形势不同,光禄勋准备充足,不惧强敌,自然也就不需要杨某出力。既然如此,那杨某就不必狗拿耗子,多管闲事。告辞!”
说完,一圈战马,转身就要走。
马尾一甩,扫在邓泉脸上。马蹄踢起尘土,撒了邓泉一身。
随从骑士们也挥舞着马鞭大呼小叫,有的甚至故意策马冲撞,吓得虎贲郎们连连后退,狼狈不堪。
第3章秀才遇到兵
邓泉气得浑身颤抖,却不敢发作。
他可以和天子据礼力争,寸步不让。可是面对杨奉这等粗人,他还真没什么办法。纵使他不惜性命,拔刀上前,也不过白白送了性命,根本奈何不了杨奉。
他麾下的虎贲、羽林虽众,却不是杨奉百骑对手。
秀才遇到兵,有理说不清,便是眼前情景最贴切的写照。
杨奉不再看邓泉一眼,仰头看向塬上,正巧与刘协四目对地,不禁心中一紧。
刘协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,略带嘲讽。
杨奉心中火起,翻身下马,将马缰扔给亲卫,大步向塬上走去。经过邓泉身边时,他哼了一声,横肩一撞,险些将邓泉撞翻。两名虎贲持戟上前,张口欲呼,却被杨奉横眉冷对,顿时气沮,怯怯地避在一旁,看着杨奉负着手,大步流星的上了塬。
刘协静静地看着这一幕,心中暗自叹息。
这些虎贲郎,哪里还有半点虎贲应有的气势,简直是一群废物。
杨奉上了土塬,见天子负手而立,身边只有一个中年虎贲郎,有些意外,却不在意。他大步流星地来到刘协面前,很随意的拱拱手,大声说道:“兴义将军,臣奉,见过陛下。陛下召臣来,是决定进攻段煨了吗?”
“将军辛苦。”刘协转身,打量了杨奉一眼,淡淡地说道。
杨奉身高臂长,面皮微黑,神情威猛中带着几分戾气,的确让人心生不安,邓泉的担心自有其道理。不过非常时期,一味的排斥武人并非上策,有些事情不是躲就能解决问题的。
邓泉老了,思维惯性难改,他却不能这么做。
“杨将军,这位是虎贲王越,有名的剑客,想必你也听过他的名字。”
刘协此言一出,王越和杨奉都愣住了,互相看了一眼,又不约而同地看向刘协。
王越意外的是刘协会向杨奉介绍他。
他虽是洛阳闻名的剑客,但毕竟官职低微,只是一个虎贲郎而已,何德何能,值得天子亲口介绍?
杨奉意外的是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虎贲郎居然是个剑客,而且是个大剑客。他虽然没去过洛阳,却听过王越的名字。
天子将此人安排在这里,是何用意?莫非是……
一念及此,杨奉后背发凉,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,手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。
他们身处塬上,边缘是直上直下的黄土坡,杨奉这一退险些一脚失空,不免慌乱。
反观王越,依旧不动如山,宗师气度尽显。
刘协看得清楚,心中有了高下之判。论个人武力,还是王越更胜一筹。杨奉虽勇,到底不够沉着,离真正的高手还有一些距离。
刘协轻咳了一声,笑道:“朕本想与将军单独聊聊,光禄勋却不放心,非要安排王越护驾。”他扬了扬手,示意王越向后几步,站得远些。“将军不会介意吧?”
杨奉松了一口气,还刀入鞘,强笑道:“陛下言重了。陛下乃天下所系,谨慎些也是应该的。”
话虽如此,他的脸色却不太好,看得出心情很复杂,只是说不出口罢了。
出身白波军,又曾做过李傕的部下,他几乎是满身污点,怨不得别人怀疑他。
相比之下,陛下愿意单独见他,又在大臣的强烈建议下只安排王越一个人护驾,而不是派一群虎贲郎交戟叉颈,已经难能可贵了。
“不知陛下有何指示?”杨奉主动岔开了话题,同时避开了王越的眼神。
不知不觉间,他的语气多了几分谦卑。
刘协很满意。
从杨奉的表现来看,安排王越在一旁站着的效果比自己单独会见杨奉更好,既展现了自己的诚意,又让杨奉不敢太放肆,以便将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。
这非常重要。
杨奉好勇斗狠,倚仗着护驾之功,平时很嚣张。
对这种畏威不怀德之辈,武力威慑还是必要的。只有这种特殊的情境下,他才可能有所收敛,也减少了自己的麻烦。
王越手中的剑,比君臣大义更有效。
刘协轻咳一声。“前几日在新丰,多亏将军力战,朕甚是感激。”
杨奉咧嘴一笑,胸口挺得高高的,拱拱手,大声答道:“此乃臣之本份。”
刘协点点头,话锋一转。“你之前是李傕部下?”
杨奉刚挺起的胸口随即又塌了回去,神情也有些讪讪。“呃……臣一时糊涂,只当李傕是朝廷重臣,不曾想他竟是如此狼子野心。请陛下放心,臣既迷途知返,必与李傕不共戴天,以补前过。”
“朕信得过将军。”刘协表示认同,随即又问道:“你对李傕其人用兵及西凉兵的战力如何评价?”
杨奉微微皱眉,眼中露出一丝不安。
刘协又不紧不慢地追问了一句。“李傕就在池阳,若攻击段煨时,李傕来战,甚至郭汜、张济也一并赶来,将军有多少胜算?”
杨奉紧紧地闭上了嘴巴,大手摩挲着刀环,半晌没说话。
他听出了天子的意思,但他没有底气反驳。
他曾在李傕麾下效力,知道李傕的能力,也清楚西凉兵的战斗力,绝对不是他和他麾下的白波军能够匹敌的。
只是段煨一人,他或许还有些胜算,如果再加上李傕、郭汜和张济,他一点胜算也没有。
即使只是面对段煨,他也需要联合杨定、董承,这也是他需要天子下诏的原因。
杨定和段煨不合,早就想进攻段煨了,董承却有些犹豫,需要天子下诏才行。
他们这几天一直在和董承商量,希望拉着董承一起动手,只是董承一直没松口。
如果能说动董承,天子下不下诏的就无所谓了。
见杨奉不说话,刘协知道他怂了,话锋一转,又道:“依附李傕之前,将军在白波谷?”
杨奉恼羞成怒,神情也变得凶狠起来。
天子召我来,就是为了羞辱我吗?
感觉到杨奉的敌意,刘协却不紧张,反而暗自感激邓泉。
有大剑师王越在旁,的确安全多了,可以无视杨奉的敌意,大大方方的装逼。
“白波军与黑山军一样,都是黄巾一部吗?”
杨奉悄悄地看了身后的王越一眼,长长的吐了一口闷气,按捺着性子,点了点头。
“诚如陛下所言,白波军与黑山军都曾是黄巾一部。黑山军原本是冀州部,白波军则是并州部。”
第4章道可道,太平道
杨奉叹了一口气,欲言又止。
谈起过往,他既觉得丢脸,又有些无奈。
想当年,黄巾三十六方,八州并起,何等声势,本以为能“岁在甲子,天下大平”,没曾想烈火烹油,来得快,去得更快。大贤良师一死,黄巾就兵败如山倒,如今只能占据一些山寨苟延残喘。
如果不是活不下去,他又何至于沦落到投靠李傕。
没想到李傕也靠不住,西凉人居然自己打自己,杀得血流成河。
这群蠢货。
“黄巾奉的是太平道,与五斗米道奉的天师道有什么异同?”
杨奉愣住了,疑惑地看着天子。听天子这意思,似乎并不是想羞辱他,而是讨问道义?
他虽然是黄巾一员,对道义却了解不多,这从何答起?
见杨奉不说话,刘协又自言自语道:“太平道,求的是天下太平吗?”
“呃……当然。”杨奉一边结结巴巴地说道,一边绞尽脑汁,回想自己那有限的经文道义。
但是很遗憾,他原本就对经文道义不太上心,只知道“太平”二字,又丢了这么多年,仓促之间,哪里还想得起来什么经文,一时间憋得面红耳赤,尴尬无比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看着杨奉的窘态,刘协笑了笑。“看来将军只知道护道,却不熟悉道义。罢了,朕就不为难将军了。白波谷中,可有熟悉道义之人?”
杨奉长出一口气。与天子论道,比和李傕拼命压力还大。
“陛下……对太平道有意?”杨奉小心翼翼的问道。
话一出口,他就后悔了。
黄巾军是蚁贼,中平元年覆败之后,太平经就是禁书,天子怎么可能感兴趣。
这不是自讨没趣么。
刘协微微一笑。“将军久历战阵,却不知《太平经》本是宫中之物么?”
杨奉大惊失色,脑子一片空白。“《太平经》……是宫中之物?”
刘协点点头。
刘协原有的记忆清晰表明,张角手里的《太平经》来自皇宫收藏,经手之人就是与张角暗中来往的宦者封谞、徐奉。
这种事是秘密,张角不会说,杨奉自然也无从得知,他甚至不知道封谞、徐奉等内应的存在。
一心推翻朝廷的大贤良师居然和朝廷有联系,这样的内幕足以让杨奉的世界观出现动摇。
这正是刘协的用意所在。
要将白波军收为己用,最好的办法就是取得信仰上的共识。
如果有条件,他不介意搞一次大贤良师托梦之类的把戏,反正太平道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。
等杨奉稍微定了神,刘协说起了《太平经》的历史。
这些信息一部分来自刘协本人,一部分来自他后世的阅读。
如果说明君贤臣、英雄美女是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演员,那《太平经》的历史就是一根不可忽视的故事线。很多看似不相关的细节,追踪到最后都和这部道经有关。
儒学是精英的政治哲学,《太平经》则是底层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思想大杂烩,更贴近时代底色,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所有人,和儒家的五行学说相表里,最后汇成一句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”。
黄天当立之黄,与曹魏的黄初之黄、孙吴的黄武之黄,本是同一个黄,都表示以土命代替大汉的火命,蜀汉以汉室自居,不存在革命的问题,所以刘备的年号为章武,不用黄字。
刘协不会和杨奉说那些还没发生的事,他只是大致解释了一下《太平经》的起源和发展,以及为什么这部经书会落到张角的手里。
杨奉听得目瞪口呆,脑子乱成一团,自信心也被摧残得所剩无几。
如果是说别的,他不懂也就罢了,偏偏说的是《太平经》。
这让他无地自容的同时,又心生疑惑。
天子为什么会对《太平经》这么感兴趣?
面对杨奉的疑问,刘协轻轻叹了一口气。“乱世求太平,小民如此,天子也不能例外。朕觉得,黄巾之变已经过去十多年,黑山军、白波军还在战斗,这太平道想必有些道理,或许有助于大汉中兴。”
刘协开了个玩笑,缓和一下气氛。“将军能满足朕这求知问道之心吗?”
杨奉茫然地眨着眼睛,半晌后才反应过来,连声说道:“臣尽力,臣尽力。”随即又想起自己的来意,连忙说道:“陛下有向道之心,自然是极好的。只是眼下这形势……”
刘协含笑点头,就等你问这句话呢。
“将军,你想要太平,还是想要富贵?”
杨奉摸着胡须,讪讪地不说话。
他既想要太平,更想要富贵,只是在天子面前,这话说不出口。
“朕听说你和太尉同出一脉,都是弘农杨氏子弟?”
杨奉的脸顿时臊得通红,张口结舌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他其实是河东杨县人,对外宣称是弘农杨氏支族只是他一家之言,弘农杨氏根本不承认。太尉杨彪、侍中杨琦都不愿意正眼看他一眼,更别说当他是本家了。
这话居然传到天子的耳中了?丢人啊。
杨奉无地自容,头低得几乎要折断脖子,下巴几乎戳破胸甲。
“将军可知弘农杨氏是怎么起家的?”
杨奉心乱如麻地摇摇头。他只知道弘农杨氏四世三公,名震天下,哪里知道弘农杨氏是怎么起家的。就算知道,他现在也没心思回答,只想着找个什么借口,赶紧离开这里,多得丢人现眼。
“将军,杨家先祖杨喜本是高皇帝麾下一骑士,随高皇帝讨项羽,于东城得项羽之尸有功,封赤泉侯,为弘农杨氏始祖。”刘协转头打量着快缩成一团的杨奉。“将军,你现在的官职可比杨喜当年高多了。与其攀附高门,何不建功立业,自立门户,封妻荫子?”
杨奉胡乱的点点头,随即又反应过来,愣了一下,猛地抬起头,睁圆了双目,紧紧的盯着刘协。
“陛下,你是说……”
刘协微微颌首,抬手轻拍杨奉的肩膀。“将军,努力!天下若有太平,大汉若能中兴,云台必有将军一席之地。”
杨奉的浓眉渐渐扬起。
“当年大贤良师振臂一呼,八州并起,天下响应,结果却是烈火烹油。如今各州的黄巾余部处境艰难,只盼大贤良师重生,若将军能挺身而出,为天下黄巾谋一方向,积下无上功德,将来何止人间富贵,羽化登仙也是有可能的。”
杨奉如梦初醒,欢喜得抓耳挠腮,两眼放光,连声道:“还是陛下圣明,我怎么就没想到呢。”
刘协笑而不语。
(点击下方免费阅读)
关注小编,每天有推荐,量大不愁书荒,品质也有保障,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,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,让我们共享好书!
配配查-股票配资常识-西安配资哪家好-十大配资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